好孩子学校组织学生进田园开展劳动现场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先后组织多批孩子进田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人骨子里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从陶渊明的“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到王维的“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无数诗人对田园都情有独钟,不惜解甲归田。
孩子们也不例外,在这一季,听说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种植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走进宁静的田间,踩着泥土,嬉戏欢笑。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清理过季的菜梗和杂草。太阳毫不留情地晒着他们的脊背,汗水一次次浸湿了他们的衣衫,但孩子们咬着牙,默默地坚持着,一大片长满荒草的菜田就这样被他们征服了。
随后,开始翻地。第一次拿起锄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抡起,看着老师示范很轻松,怎奈自己尝试却很难!用很大的力,却只刨起一点土。校长亲自示范,老师耐心讲解,孩子们终于发现原来锄地不止要靠力量,还要握准锄头,找准锄头与地面的最佳角度,才能“掘地三尺”。这不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你选择的方向,远比努力更重要”吗?
劳作累了,孩子们便走到基地一角,去欣赏之前同学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长势喜人的豌豆、蚕豆、青菜、莲花白等蔬菜,迎着风摇曳生姿,好似在给同学们加油打气。田间的那一抹绿,让孩子们眼里不觉充满笑意,令人不忍转眸移步!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商量下一步的“耕种计划”,也想和之前的同学做做比较,看谁种的长势好。想着想着,一个个都干劲十足地忙起来了。只见孩子们各司其职,有的挖地、有的打塘、有的播种、有的浇水、有的盖膜……一幅紧锣密鼓编织的耕种图便出现在大家眼前。
此时,课堂上那些苍白的说教,在实践中变得鲜活起来!当孩子们在田间地里触摸着这片色彩斑斓的菜园,切身观察着那些新绿的幼苗,听着水“汩汩”渗入泥土,心中无不充满期待。有的孩子生怕种子失去从土壤里汲取养分的能力,就一味的浇灌,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情,却总在过后明白欲速则不达。
一天的劳作,尽管握过锄头的手起了血泡,长了茧子,但心里筑起的静谧田园,却是从喧哗走向宁静的诗意回归。它让居于斗室的孩子们,在大自然开阔的视野里,更愿意大声呼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身心变得更加自由,生命发展也更加蓬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源泉,也是我校校园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好孩子学校设置的“开心农场”,目的就在于此,让学习不止于课堂,带领孩子们走出学校,走进田间地头,去观察、去实践,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