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友情脑” 远离“毒朋友” ——记好孩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课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友情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学生有时过度依赖友情或结交不良朋友,容易陷入“友情脑”,被不良朋友影响,给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为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024年11月16日,我校心理辅导张老师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一堂以“摆脱‘友情脑’,远离‘毒朋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伊始,张老师以视频《远离不良朋友,让青春无悔》做为课程导入。视频中的主人公结交不良朋友,无视亲情,藐视法律,为了所谓的“兄弟”多次参与聚众斗殴,最终被判为聚众斗殴罪,承担刑事责任。对此,他追悔莫及。观看完视频,部分孩子仍觉得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
面对孩子们的反应,张老师首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学生们介绍了“友情脑”的表现和危害,如过度迎合朋友、忽略自身需求等。同时,详细阐述了“毒朋友”的特征,如自私、嫉妒、教唆不良行为等,让同学们能够清晰地识别。随后,张老师让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经历和困惑,引导大家共同分析,探讨如何在友情中保持平衡,以及如何远离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朋友。此时,孩子们活跃起来,纷纷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孩子气愤地表示自己当时看走了眼,真心付诸流水;有的孩子说自己因朋友而接触游戏并沉迷其中,致使成绩大幅下滑;还有的孩子坦言当时懵懂无知,不懂得拒绝,等到察觉时才发现朋友在带坏自己......
最后,张老师分享了远离假朋友的四个实用小妙招:不讨好、有原则、不害怕、变强大。张老师告诉孩子们,真正的好朋友并非靠委屈讨好求得,也不是盲目跟从混来的。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他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无需顺从,一味讨好和盲从只会让别人觉得理所当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坚信自身的判断,切勿因朋友施加压力就盲目跟从,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更不要惧怕失去朋友。当前最要紧的是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与目标,当自身足够出色、足够强大时,自然会吸引到真正的好朋友。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纷纷表示,小课堂大启发,通过学习,不仅认知得到了提升,对健康友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保持独立和理智在交友中的重要性。而且心态也发生了转变,表示不再盲目追求朋友的数量,而更注重友情的质量。同时,学生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表示今后会更加坚定地拒绝不良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学会保护自己。学校将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助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