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情松松绑 ——记好孩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课
给心情松松绑
青春期是情绪的“暴风骤雨期”,若缺乏科学引导,青少年极易陷入抽烟、酗酒、沉迷游戏,甚至自伤等行为困境。为帮助学生筑牢心理防线,我校心理辅导张老师精心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情绪管理课——“给心情松松绑”,以趣味互动解锁情绪调节的实用密码
课程在一组极具冲击力的漫画中拉开帷幕。漫画生动呈现了青少年深陷情绪泥沼时的典型状态:或坐立不安、焦躁难安,或过度自责、自我否定,或迁怒他人、情绪失控,更有甚者借助烟酒麻痹自己。逼真的画面瞬间引发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感慨“仿佛看到了自己”,但面对情绪困局却常常束手无策。张老师敏锐捕捉到同学们的需求,顺势引入“呼吸魔法”“情绪降落伞”等趣味调节方法,带领大家叩开情绪松绑的大门。
壹.呼吸魔法”:随身携带的情绪灭火器
“吸气时想象轻嗅玫瑰芬芳,呼气时感受吹熄生日蜡烛。”随着张老师的引导,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挺直腰板,专注练习“火山式深呼吸”:一手贴胸,一手抚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呼气时“噗”地一声将烦恼尽数吐出。张老师穿梭于课桌间,耐心纠正动作:“肩膀下沉,像抖落肩上积雪般放松;呼气要绵长,把最后一丝压力都排空。”并鼓励大家将这2分钟的练习融入日常,让深呼吸成为应对情绪波动的本能反应。
“图形呼吸法”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女生们以食指为笔,在空中优雅勾勒横“8”字,随着圆弧轨迹调整呼吸节奏;男生们则化身“呼吸闯关达人”,用夸张的动作沿着三角形边线“行走”,在趣味互动中掌握呼吸调节的技巧。
贰.“情绪降落伞”:5-4-3-2-1情绪落地术
当情绪如乱麻般纠缠不清时,如何迅速回归当下?张老师带来的“情绪落地技术”堪称一剂良方:聚焦5件眼前事物、感知4种触觉体验、捕捉3种环境声音、分辨2缕空气气味、回味1种舌尖味道。同学们即刻开启感官探索:有人睁大眼睛,认真清点教室里的物件;有人闭上眼睛,细细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有人竖起耳朵,捕捉窗外的鸟鸣与风声。原本躁动的教室渐渐沉静,同学们在感官体验中找到了情绪的锚点。
叁.合理宣泄:为情绪打开安全出口
“情绪如洪水,宜疏不宜堵!”张老师以生动比喻切入情绪宣泄板块,强调哭泣的疗愈价值:“找个私密角落,给自己15分钟‘情绪释放时间’,让泪水带走负面能量,结束后立刻切换活动,防止陷入情绪循环。”针对热爱运动的同学,课程还解锁了专属的运动宣泄法:在操场尽情奔跑挥洒汗水、高抬腿“碾碎”焦虑,让运动成为情绪的出口……
课程在两套风格迥异的“消气操”中圆满落幕。活力版消气操搭配“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生气是给魔鬼留空间!”的魔性口号,配合夸张肢体动作,瞬间点燃全场热情,成为好动学生的解压首选;舒缓版消气操则伴随古典乐韵,动作行云流水,学生们在太极拳般的舒展收势中沉淀心绪,让性格文静的同学也沉浸其中,享受身心放松的愉悦。
课程尾声,张老师总结道:“今天我们共同搭建了专属情绪工具箱——‘呼吸魔法’即时安抚,‘情绪降落伞’转移焦点,动静结合消气操舒缓身心。这些心理调节技巧如同健身训练,需长期坚持、灵活运用。记住,情绪管理不是消灭负面情绪,而是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相信这堂充满智慧与温度的心理课堂,将成为同学们点亮情绪自洽的成长灯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