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传统教育观影响父母思维
孩子突然不去上学,或者殴打父母……,对孩子这种异常变化,父母及其周围的人很难预料。这种例子非常多,父母抓不住孩子的心常常陷于不安之中。而在遗忘的例子中,都是由于贫困及家庭父母不全或没有父母等恶劣的生活条件才染上不良行为的。但是,近年来,有些孩子父母双全、经济条件比较优裕,性格和能力都在平均以上,不存在明显偏差,可在他们身上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良行为。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比所谓的“好孩子”更危险了。
据统计,现在的家庭教育的不良现象多归结为四方面,第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现在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是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赋等实际情况。
第二是家庭教育的内容萎缩。重智轻德是当前整个社会育人用人中的普遍现象,在家庭中反应的尤为明显。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孩子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作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三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许多家长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对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早早为孩子定向,却不知过高的、脱离孩子实际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结果。
第四是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存在更严重的态度不一致的矛盾。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教育不一致的问题更加容易发生。当孩子犯了错时,往往会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等现象,甚至因子女教育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
现在,也有些年轻的夫妇为了经商、求学,或是到外地,或是出国,也有的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或是双职工因工作忙而无暇抚养和照顾孩子,把孩子寄托在自己父母家。那些当爷爷、奶奶的,便毅然挑起了照料孙子、孙女的重担。所以,近年来,“隔代抚养”似乎也成了一些现代家庭抚养下一代的主要模式。而老年人对孙子、孙女放纵式教育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过之,容易使正常的家教失衡,是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更为突出。
观点1:用一种活动理念带动家庭教育的探讨
“有人说,‘成人在家庭,成人在学校’。学校教育主要是某种技能的训练,在整个教育体系和过程当中,家庭决定了教育的起点和水平。一个人的成长将来在社会当中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带来的成果。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今天,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有优质教育的选择权、投资权,因此家庭在一个人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昆明新东方校长赵晓麟在谈及自己的观点时,离2012年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国行系列讲座走进昆明的
赵晓麟所说的讲座,即是新东方每年都进行的家庭教育中国行系列公益巡讲。这样的讲座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每年,国内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都会被邀请而来,在不同的城市免费邀请家庭来现场聆听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于专家们面对面的探讨自己育儿的困惑。
据赵晓麟介绍,面年的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国行系列讲座将邀请到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学会副会长、北京青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陆士桢,他所著的《信仰,当代青年安身立命之本》、《儿童社会工作》、《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中国儿童少年百科》、《未成年保护手册》、《少先队工作教程》等都是当下家庭教育领域里的先锋之作。
赵晓麟表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家庭教育中心特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以家庭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全面发展的抓手,举办此次家庭教育中国行大型全国系列公益活动,昆明站是其中重要的一站,将为昆明市市民带来一场家庭教育的盛宴,推动家庭教育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届时,讲座将在《新时代发展下,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的主题下,由陆士桢老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以当代教育为背景,通过各类形象生动的沟通方式,与在座各位听众一同探讨如今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将传统教育与新时代的教育相结合,并从教育的目标、关系、态度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多重分析,举例分享更多有效的教育经验,从而使更多的家长从教育的盲区中走出来,引导孩子从兴趣、爱好、个人特性出发、从现在的学业开始努力,激发责任感,建立自信心,提高综合素养,进而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人生的理想目标迈进。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提高综合素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