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创伤,拥抱过去——记好孩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课
在心理工作中,来访者表现出童年创伤是很常见的情况,了解创伤及其相关的影响是心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当我们可以了解创伤如何影响着自己,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行为”都是过去在受创环境下为了求生存而发展出的“自我保护”。受到的创伤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做错了什么,但是复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的责任”这一观点,近日,我校连续两周开展了主题为“告别创伤,拥抱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第一周的课程中,心理老师结合创伤相关的理论与我校日常心理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为孩子们讲述了: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存在心理创伤,如何识别过去创伤对当下的影响,如何承担起“自我疗愈”的责任,如何对自己的创伤进行进行心灵抚慰等内容。
理论与实例的结合让孩子们颇有感触,在课后作业中,明显体现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尝试看到自己的创伤,拥抱自己的过去,找回自我内在的治愈动机与信心。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自我再抚育”的过程,在第二周的课程中,心理老师邀请孩子们通过书信的方式,为自己制造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对话自我是自我疗愈的重要方式,与过去的自我对话,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的过去,悦纳拥抱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可以让我们对将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有了上次课程的铺垫,在本次实战课程中,孩子们“下笔如有神助”,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借由手中的纸笔倾泻而出,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在笔尖悄然完成。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我们会路过美好的风景,也会遇到挑战与挫折,心灵的成长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抹除自己的过去,只能学着悦纳、接受、和解,而不是被它困住。
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当我们学会了拥抱与悦纳自己的方法,就能跨过创伤的阻滞,变得轻盈、灵动,成为更好的自己。
![]() |
|
![]() |